雷州有什么古代诗人出名?

lanxueren 古今名人 5 0

宋代广东唯一的画家、诗人。生卒不详,宋代闽清人,生于琼州,后迁雷州,过继白氏为子。白博览群书,具有很深的绘画、诗对、书法等艺术造诣,绘画最擅长梅竹,相传鄂州城隍庙壁上的竹林图就是他的亲笔。喜爱游学,不肯做官,有时还为百姓行医治病。

冯彬

明嘉靖年间进土,历任平阳令、上海令、侍御史、松江太守等职。为官刚正不阿,施政有方,办案严暗,重视教育,政绩显著。又精通理学,娴熟词赋。晚年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辞官归田。曾经修辑《雷州府志》,著述有《桐岚集》。

莫玖

又名绍原,广东最早旅居海外的华侨之一,17—18世纪越南著名的华侨领袖,越南河仙镇的开

拓者。白沙镇东岭村人。出身贫寒,胸怀大志,明亡时,飘流海外,先到真腊(柬埔寨),后迁安南(越南)。带领一批侨胞,在荒凉的海边开荒种地,艰苦创业,历经20多个春秋,终于开发出一个民殷物阜的河仙镇,使之成为一个国际重要海港。由于莫玖创建河仙镇功勋卓著,被安南王诏为女婿,且封为河仙候;死后,又被追封为开镇上柱国大将军武毅公,当地华侨尊称为莫太公。他的事迹载入周一良主编的《世界通史》及越南史书《大南实录》。

陈瑸

清康熙年间进土,历任古田知县、台湾知县、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台湾厦门道以及偏沅福建巡抚,与海南的海瑞、丘浚并称岭南三大清官。附城镇南田村东湖人。一生俭朴,为人慷慨,在职数十年,施政严明,廉洁爱民,政绩显著。上任台湾知县时,一举开监释放数百无辜黎民,传为佳话;居官他乡,不忘桑梓,奏请朝廷拨款并捐私款修筑东洋堤岸,造福乡民;秉公执法,敢斗贪官污吏,以平民愤,不但赢得平民百姓的拥戴,而且深受康熙皇帝的器重,死后赐谥“清端”。追授礼部尚书,由福建归葬海康,并在雷州府城建立“陈清端公祠”,1985年,海康县政府拨款在三元塔公园内新建“二公祠”。将他与陈昌齐的事迹陈列室内,以供后人参观学习

陈昌齐

字宾臣,号观楼。清乾隆年间名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河南道御史、兵部和刑部给事中、浙江温处兵备道等职,调风镇南田村人。昌齐学问渊博,既是考据、语言、文学的大师,又是我省近代精通天文、历算、医学、地理的著名科学家。在翰林院期间。曾先后在三通、四库等馆担任纂修官兼分校,对《永乐大典》的勘校、《四库全书》的编校作了不少贡献。他为人刚直不阿,不屈权贵,为官严于律己,宽以柔民。在京为官时,悉闻老家南田与邻村禄切结怨,即致书告诫父老乡亲:“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从而使两村重归于好,和睦相处。回雷州之后,又先后任雷阳书院山长和粤秀书院主讲,编纂了《雷州府志》、《海康县志》和《广东通志》。著述丰富,有科学著作《天学脞说》、《测天约术》、《天学纂要》、《地理书钞》,诗文结集《赐书堂集》,书法论述《临池锁语》等数百卷传世。

陈乔森

原名桂林,字一山,号擎雷山农。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举人,官户部主事,原籍遂溪县钢排村,同治初年迁居雷城东郊。乔森天资聪敏,记性惊人,能诗善赋,学识渊博,少小便有“雷州才子”之称。最擅长书法、绘画、诗词,并独具匠心地将书、画、诗、印融于一体。在京都、羊城名高望重,被誉为“岭南才子”。全国性的书画辞典都有他的记载。仕途不济,自京都归来,主讲雷阳书院3O多年,呕心沥血,栽桃育李,对雷州的文化教育功不可没。著作有《玉河秋泛图》、《猪归纵饮图》、《芦蟹图》、《亭榕诗钞》等。门人宋鑫其诗文遗稿,又有《海客诗文杂存》四卷行世。

乌石二

原名麦有金,今房参镇乌石村人,又因排行第二,故叫乌石二。清嘉庆初年(1796年),与其胞兄乌石大(有贵)及弟乌石三(芝吉)等揭竿海上,从“见义勇为”、“劫富济贫、除暴安良”,走上反清的道路。他们提出“红旗飘飘,好汉任招;海外天子,不怕清朝”的口号,聚众数万人、大小船舶1000多艘,为当时五色帮中最强大的一支队伍。他们纵横出没于珠江口至钦州湾千多里长的海面,前后历时十多载,屡败清军,使两广、闽浙的统治者坐睡不安,使清朝皇帝大为震惊。嘉庆十五年(1810年)五月,叛徒张保仔出卖引诱,乌石二的船队驶入雷州湾双溪口处,两广总督百龄的水师包围镇压,乌石二、乌石大被俘,后遭惨杀。

吴华

雷高镇大群村人,出生于广州市。1931年在中山大学读书时曾参加中共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1935年12月,在北平中国大学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6月受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派到广州开展青年运动。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青年部长、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长。解放后,历任全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外司司长。党委委员等职。1955年曾随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任中国代表团先遣组组长。之后又随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欧等20多个国家。1982年离休,1988年7月14日在北戴河因病逝世,终年75岁。

廖培南

覃斗镇英岭村人。少小则抱“兴国”之志,读中学时就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3年上半年,在家乡组织抗日工作队,任副队长,建立中共地下联络站。9月,成立海三区自卫大队后,任副大队长。1944年7月,率领海三区抗日武装队伍北上与遂溪县老马起义大队会合,建立中共领导下独立自主的武装队伍,成立“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任第一中队长。1945年5月,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统一整编为5个团,任第二团副团长。1945年12月下旬,在白霞岭阻击战中壮烈牺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