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人的吃苦耐劳故事有哪些?

lanxueren 名人背景 5 0

现代名人的吃苦耐劳故事有哪些?

诺贝尔的故事

(1833-1896)

1864年的一段时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的马拉湖上,有一只船一直停在那儿.附近的居民对这艘船充满了恐惧,谁也不敢靠近它,因为炸药大王诺贝尔在船上进行制造炸药的实验.

为什么在船上做实验呢 原来,从事炸药的研究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诺贝尔在实验室试制炸药时,有一次发生了大爆炸,当场炸死了5个人,其中包括诺贝尔的弟弟,他的父亲也受了重伤.这个祸事发生后,周围居民十分恐慌,强烈反对诺贝尔在那里制造炸药.诺贝尔没有被这次爆炸吓倒,他把设备转移到附近的马拉湖,在船上继续他的试验.

诺贝尔是瑞典人,他从小体弱多病,但意志坚强,不甘落后.他的父亲喜欢化学实验,常常讲科学家的故事给诺贝尔听,鼓励他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有一次,小诺贝尔看见父亲在研制炸药,就睁大圆溜溜的眼睛问:"爸爸,炸药伤人,是可怕的东西,你为什么要制造它呢 "爸爸回答说:"炸药可以开矿,筑路,许多地方需要它呢 "诺贝尔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那我长大以后也做炸药."

在青年时期,诺贝尔以工程师的身份,到欧美各国考察了4年,深入了解到了各国工业发展的情况.当时,许多国家迫切要求发展采矿业,加快采掘速度,但炸药不能适应这种需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诺贝尔了解了这个情况后,决定改进炸药生产,研制出新的炸药来.

在诺贝尔之前,很多人研究和制造过炸药,如中国的黑色火药和意大利人发明的硝化甘油.硝化甘油的爆炸力比黑火药大得多,但它不易控制,容易自行爆炸,也不容易按照人的要求爆炸,制造,存放和运输都很危险,人们不知道该怎样使用它,所以在发明以后的十几年间,人们只用它来治疗心绞痛.

诺贝尔就从硝化甘油的制造和研究入手.起初,他用黑色火药引爆硝化甘油,后来又发明了雷管引爆,取得了使硝化甘油爆炸的有效方法.

初获成功之后,接着就是实验室大爆炸的巨大挫折.诺贝尔只好把实验室移到船上.后来几经波折,他在一个叫温特维根的地方找到一处新厂址,在那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硝化甘油工厂.

在诺贝尔研究的道路上,真是困难重重,多灾多难.他制造的硝化甘油,经常发生爆炸:美国的一列火车给炸成了一堆废铁;德国的一家工厂,全部成了一片废墟;一艘海轮,船沉人亡.

这些惨痛的事故,使世界各国对硝化甘油失去了信心,有些国家下令禁止制造,贮藏和运输硝化甘油.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诺贝尔没

写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20字左右?

敬爱的白衣天使:

您好!

我是一名绿城育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近来,我一直关注电视和手机上关于新冠病毒的新闻,我知道现在全中国最艰辛的就是你!你们没日没夜地工作,脸上被口罩和帽子勒出了千沟万壑,还有一道道血痕,手上被手套捂得浮肿发白,还开裂了,像被很多小刀子割过一样,看看就令人心疼;你们穿着尿布湿,尽量不喝水,就是为了不浪费一件宝贵的防护服;饿了吃泡面,困了就躺在地上眯一会儿;回到家还要被隔离,与父母和孩子都不能相见。看着这些新闻图片,我心里非常难受,真想过来帮您吹一吹伤口,擦一点药膏,也许您就会舒服一点。

今天我看到了一个采访,有个护士阿姨对记者说:“脸上真好不了也没关系,那也是另一种美。”我顿时热泪盈眶,心想:伤疤就是战士身上的勋章,非常伟大。每当一个病人痊愈走出医院,你们脸上便绽放着像花儿一样的笑容,此刻心里一定很快乐很满足吧。

在这个寒假里我也生过病,在医院挂盐水的时候,有很多病人情绪非常糟糕,经常大呼小叫,你们总是轻声细语,忙得喘不过气仍然温柔细心地照顾大家。这时,我内心涌出一阵阵温暖,仿佛心灵被灌溉,滋生了很多爱。

你们一直在与死神搏斗,从他手上抢夺生命,努力阻止病毒的传播,完全忘记了自己也很危险,非常感激你们为人们的健康勇敢无私地付出一切。

我会好好地呆在家里,多锻炼爱卫生,配合这场全国人民的抗疫战争,尽量不给你们增添负担。我也会在家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像你们一样的天使。帮助别人,拯救世界!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平安回家!

此致

敬礼!

______

2020年___月___日

南仁东的事迹概括50字?

南仁东,吉林辽源人,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科学技术工作,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2017年 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2017年 9月 15日,“天眼”落成启用一年,他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2018年 12月 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南仁东改革先锋称号,并颁发改革先锋奖章,同时获评“‘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

祖国让他割舍不下

在科幻巨著《三体》中,地球人叶文洁接收到了来自宇宙深处的电波,并做出回答,由此引发了惊心动魄的星际冲突……

现实生活中,南仁东的故事可谓是“《三体》前传”—— 他耗费24年、带领团队完成的“中国天眼”,就是帮助人类从宇宙杂乱的信息中分辨出有意义的声音。它看似一口大锅,却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来自广漠宇宙深处的电磁信号。他将其比喻为“从雷声中听见蝉鸣”。一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1945年,南仁东出生在吉林辽源龙山区。南仁东自幼勤学好问,是个妥妥的“学霸”,上初中时曾连续三年六学期荣获全校唯一的“学习标兵”奖状。 1963年,南仁东以平均 98.6分的优异成绩摘得“吉林省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成为辽源地区 10年间唯一考入清华的少年才子。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招生。年过而立的南仁东捡拾书本再次加入了“高考大军”。这一次,他同样令人震惊,跨专业考入中国科学院天文学研究生。毕业后,南仁东被派去荷兰做访问学者,后被日本国立天文台聘为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这期间,他参与了 10个国家的大型射电望远镜计划,以多项优秀成果赢得了国际天文学界的赞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