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这本书里的故事?

lanxueren 名人背景 6 0

鬼谷子这本书里的故事?

关于这个问题,《鬼谷子》这本书是一本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主要讲述了鬼谷子的思想和哲学观点,同时也涵盖了一些关于鬼谷子的传奇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故事:

1. 鬼谷子与魏国公主:魏国公主听说鬼谷子的学问很高,便前往拜访,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指导。鬼谷子不肯轻易接受,要求她先跳过大火才能让她成为自己的弟子。公主照做后,鬼谷子才开始指导她,让她学到了不少道家的思想。

2. 鬼谷子的死因:有传言说,鬼谷子的死因与他的学问有关。他曾说过:“我若死后,必有人乘我之名,以诈惑世。”果然,他死后不久,就有人以鬼谷子之名行骗,这让他的名声受到了影响。

3. 鬼谷子的八门遁甲:鬼谷子是八门遁甲的创始人之一,他将其发扬光大,并有不少奇妙的运用。比如说,有一次他预测到国君要去打仗,便让他在出发前挖了一个坑,结果敌人正好中了这个埋伏,全军覆没。

4. 鬼谷子的“言必信,行必果”:鬼谷子的一句名言是“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说他说的话一定会实现,他做的事情也一定会得到结果。这是他行事作风的体现,也是他的学问和人格的体现。

总之,《鬼谷子》这本书里的故事和思想很多,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古代的道家思想,也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鬼谷子三兄弟的故事?

鬼谷子晚年归隐云梦山,一则聚徒讲学,二则孝敬老母。

一日,王瑞霞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娘为你饱受人间疾苦,如今为娘两鬓斑白,风烛残年,娘无他求,我死后,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龙聚汇的地方。儿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从井水中可以看到为娘的身影。”话刚说完,就谢世归天了。

鬼谷子悲痛不已,眼含热泪在九龙聚汇之处安葬了母亲。为早日再见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亲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亲的容颜。朝看母亲十八九,暮观老母鬓如霜。

从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边瞻仰母亲的遗容。星转斗移,天长日久,鬼谷子又发现了此井的一个奥秘,根据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气阴晴变化。井水上升,天阴有雨,井水下降,则无雨天晴,因此这口井又被称为“井中洞天”。此井是鬼谷子为怀念其母而凿,故曰“鬼谷井”。

鬼谷子的故事?

相传,鬼谷子的师傅升仙而去时,曾留下一卷竹简,简上书“天书”二字。打开看时,从头至尾竟无一字,鬼谷子一时心中纳闷。

与师父相依为命九年时光,感情日笃,今天师父突然离去,一时觉得无着无落,心中空空荡荡的,无心茶饭,钻进自己的洞室倒头便睡。可又如何睡得着,辗转反侧,老是想着那卷无字天书竹简,直折腾到黑,那竹简仍在眼前铺开卷起,卷起铺开,百思不得其解。

索性爬将起来,点着松明火把,借着灯光一看,吓得他跳了起来,竹简上竟闪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闪闪发光,鬼谷子叹道:“莫非这就是世传‘金书’”。

鬼谷子出山救谁?

鬼谷子下山的故事首先要从鬼谷子的徒儿孙膑说起,鬼谷子有两个徒弟比较有名气,一个是之前提到的孙膑,还有就是庞涓。他二人在孙膑39岁那年跑到鬼谷子隐居的山上求学,希望鬼谷子能够传授给他们一定的技能。鬼谷子收下了二人,并根据两人不同的秉性教授不一样的技能。

6年以后,孙膑学成下山去了齐国,成了当时实力相对强大的齐国谋士。因为是战争年代,战乱频发,孙膑在齐国和燕国的一次对决中被后者抓捕,成为了燕国的俘虏。

因为孙膑是当时齐国特别重要的谋士,为了救出他,齐国就跑到鬼谷子隐居的山上去寻找他,希望他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将徒弟救出来。

鬼谷子在两个徒弟中,更加偏爱的是孙膑,因为他的心地更加善良,为人更加质朴。有相关的资料显示,鬼谷子将自己的技能的90%都教给了这次被抓的孙,却对庞涓有所保留。在鬼谷子得知孙膑被捕的消息之后,没有犹豫地便答应了齐国的请求,准备下山救孙膑。

鬼谷子下山以后,成功地救出了被俘获的徒弟。这一情景也被后来元朝的艺术家在青花罐上表现出来,同时该罐保留较好,流传至今。

鬼谷子下山青花罐的保存良好也是现在人们对当年那个时期所发生一切事情的怀念,对鬼谷子下山救徒的赞美,赞美鬼谷子与孙膑之间的师徒情。

鬼谷子故事儿子?

鬼谷子卜卦算命最准了,他算定自己要断子绝孙。可他的老婆偏偏身怀六甲,生下一个男孩。鬼谷子点来算去,对老婆说:“这孩子不中用,莫白费心机了,一铲灰封了口算了。”

老婆一向当老公是半神仙,言听计从,果然叫稳婆一铲灰封了他的口。第二年老婆又生了个男孩。鬼谷子翻烂命簿、相书,还是断定:“这孩子不中用,撂马桶里溺死算了。”老婆又听从了。

第三年,老婆手脚更快,生下个男孩比母鸡生个蛋还来得利索。鬼谷子也没奈何,对老婆说:“这个孩子我就凭你自己主张了,埋了或养着你看着办吧。这个孩子命带劫,长到十六岁,如果不被洪水卷走也要葬身虎口,纵使逃过虎口,也势必自己打火照别人杀自已。”

老婆却说:“我就不听你乱嚼舌头了,老娘生的孩子活蹦乱跳的,我就不信要遭横死。听你的话,断送了两个孩子,这个不管日后是神是鬼,是牛是马,我也要他了。”说着叫稳婆洗了孩子,扯出奶子喂起奶来。

鬼谷子断定自己断子绝孙,对家业也不十分在意,背起包袱雨伞,打起招子云游天下去了。他一路卜卦算命来到京城。他的卜卦、算命越发奇验,几乎是百发百中,算人荣、辱、祸、福、升、沉、死、生分毫不差。

他的名声早盖了偌大个京城,找他卜卦、算命的男女熙熙攘攘,鬼谷子忙得像陀螺样打转转,那钱就像水一样流进来,名声越来越大,鬼谷子乐不思蜀了,早把家乡忘到九霄云外,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十六年。

鬼谷子的儿子叫鬼荳,已长成十六岁的后生哥。鬼荳这一日到溪边垂钓,忽然来了七个头面光鲜的姑娘,笑眯眯地说:“这小哥,你背我们过溪吧了”鬼荳一听这话,羞得睁不开眼。他用脚刨着黄沙,不晓得该怎么答应。姑娘们更乐了,推推操操的,又一齐说:“这小哥怕难为情,那就一个个牵我们过溪吧?”

鬼荳好像被七颗太阳照着似的,热得鼻尖、脑门直流汗。他突然撂下钓竿,扎起裤筒,跳到水里,搬来一块块大青石,利索地垒起丁步。他两臂有打疙瘩的键子肉,气力大得放得翻大牛枯。溪面不宽,没一个时辰,他已经垒起一道稳当的石丁步。他站在溪当中,憨憨地点点头,笑一笑。姑娘们叽叽笑着,扭着腰肢从石丁步上跑过,有个顶小的身一歪,差点跌到溪里,鬼荳“哗哗”膛水过去,让她扶着自己的肩膀过了溪。

到了对岸,七位姑娘一转身。身上村姑穿的布裙变成了七彩的霓裳,无比富丽。原来这七个姑娘是天上的七仙姑哩。仙姑们说:难得这小哥憨厚,好心。最小 的仙姑说:姐姐们怎么不知道?这小哥心好命却短,再过一个时辰,他不是注定要叫洪水卷走吗?

孙膑的经典故事?

孙膑小时候聪明厚道,再加上学习勤

  奋刻苦,老师鬼谷子十分器重他。一天,

  鬼谷子对众弟子说:“我夜间讨厌听到老鼠的声音,你们轮流值班,替我驱赶老鼠。”时间一长,徒弟们都开始偷懒,唯有孙膑始终一丝不苟地为老师值夜。鬼谷子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天夜里,又轮到孙膑值班了,鬼谷子将他叫到跟前,从枕下取出一卷文书,对他说:“这是你的祖先孙武留下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都交给你了。”于是,孙膑日夜研习,三日之后就能背诵无误、对答如流。鬼谷子又惊又喜,感叹道:“你能如此用心,你的祖先孙武先生后继有人了!”

  同学们,你们正处于求学的年龄,一定想和他一样幸运吧。但天才来自勤奋,智慧在于积累,你们平时都是怎么做的呢

鬼谷子的儿子故事?

关于这个问题,据传说,鬼谷子的儿子名叫鬼燮,他年轻时学习了父亲的道术和智慧,成为了一位非常聪明的人。但是,他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缺乏父亲的睿智和处事能力,经常因为自己的锐气而惹人生厌。

有一次,鬼燮来到一个城市,他的锐气和言辞让很多人不喜欢他。甚至有一位官员因为鬼燮的话而被罢免了。鬼燮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得罪人,仍然自以为是,自信满满。

不久后,鬼燮被一个富有的商人邀请到他的家中,商人告诉鬼燮他的一个儿子被绑架了,他非常担心。鬼燮听了商人的请求,决定帮助他找到被绑架的儿子。他用自己的智慧和道术,最终找到了被囚禁在一个山洞里的商人儿子,安全地将他救出来。

商人非常感激鬼燮的帮助,他决定奖励鬼燮一些财物。但是,鬼燮拒绝了商人的奖励,他只是希望商人能够原谅他以前的过错,并且让他在城市里再次站起来。

商人被鬼燮的慷慨和谦卑所感动,他开始帮助鬼燮在城市里建立声誉。渐渐地,鬼燮变得更加谨慎,他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并且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智慧和教诲。

鬼谷子下山的故事,鬼谷子是什么人?

鬼谷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和文字学家。他生活在战国时期,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他的主要作品是《鬼谷子》,这是一本思想丰富的书,包括命运、政治、战略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遗产。鬼谷子下山的故事源于他在匡衡(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贤臣)门下学习时,听到一群人谈论“仁义道德”等高尚的价值观,而他认为这些观念与现实脱节,缺乏真正的实践意义。

因此,他离开门派,去往深山野地修炼,从“变化”中寻找人生的真谛。

在经过长期的修行后,他终于通晓了大自然和宇宙中的规律和奥秘,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和学说,并成为一个备受尊敬的智者。这也是他下山成为人间神仙的原因之一。

河南名人历史人物?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

张仲景 (150~219)

张仲景

  张仲景,字玑,东汉著名医学家。约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 张仲景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医学有极大兴趣,从史书中受到古代名医扁鹊的影响和启发,又曾拜同乡著名中医张伯祖为师,对于当时那种追逐权势名……

周公旦 (?~前1105)

周公旦

  姬旦(?~前1105年)史称周公。姬昌的第四子,姬发同母弟,即周公旦。武王死后,子成王年幼,不能管理国家,由姬旦辅政当国。七年之后,还政成王。史称“周公摄政”。周公摄政后,管叔、蔡叔、霍叔有意争权,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引起周贵族内部不和。灭殷后的第三年,武庚发……

韩愈 (768~824)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生平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

岳飞 (1103~1142)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北宋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 宣和四年(1122)初……

商鞅 (前390~前338)

商鞅

  商鞅,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孙鞅、卫鞅,卫国(今河南濮阳)人,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所谓刑名之学,即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的一套法家学说。年轻时,商鞅在魏国进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总结了李悝、吴起的变法……

汉明帝刘庄 (28~75)

汉明帝刘庄

  明帝是东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薛莹《汉纪》对他极力称赞,说他“及临万几,约身率礼,恭奉遗业,一以贯之,虽夏启,周成继体持统无以加焉”。华峤《后汉书》一方面称他“中兴以来追踪宣帝”。另方面又含刺地说:“夫以钟离之廉法,谏诤恳切,以宽和为首,以此推之,亦难以德言者也。”意谓其稍欠宽……

周武王姬发 (前1087~前1043)

周武王姬发

  周武王,中国周代第一代王。姬姓,名发,周文王次子。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殷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君。周原为商朝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属国。文王周文王在位50年,实行许多正确的政策,国力逐渐强大,逝世时天下三分已……

商汤 (前1670~前1587)

商汤

  汤,姓子,原名履,又称武汤、成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商部落首领,灭夏而建商。在位13年,病死。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毫(今河南省商丘县北面)。汤,据说是帝喾后代契的子孙,为商部落首领。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相当于现在的河南、山东一带。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

杜甫 (712~770)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

谢道韫 (349~409)

谢道韫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

吴道子 (680~759)

吴道子

  吴道子(约公元680年~公元759年),唐朝著名画家,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被后世尊称为“百代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他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人物绘画“冠绝于世”。他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构成线条……

李斯 (前280~前208)

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 ,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 。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

张良 (前250~前186)

张良

  张良(前?—前186),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城父邑(今河南郏县李口乡)人。汉高祖刘邦谋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时与韩信、萧何合称“汉初三杰”,汉王朝的开国元勋。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祖父张开地,为战国时期韩国韩昭侯(前362─前333在位)、韩宣惠王(前332—前312在位)、韩襄……

长孙无忌 (594~659)

长孙无忌

  中国唐代宰相。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其祖出自鲜卑拓跋部贵族。父长孙晟,隋时名将;妹为太宗皇后。无忌善于谋划,从小就和李世民亲善,太原起兵后,常从世民征伐,参与机密。唐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是策划和组织者之一。贞观年间,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封赵国公,……

周成王姬诵

周成王姬诵

  中国周朝第二代王。周文王之孙,周武王之子。姬姓,名诵。成王年幼即位,不能执掌政事。其叔父周公旦(武王弟)为避免各诸侯反叛,便自己摄政当国,安定大局。管叔、蔡叔不信任周公,挟殷商后代武庚一起作乱反叛,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讨伐,平定叛乱。成王长大,亲自执掌政权后,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

外丙

  外丙,一作卜丙,生卒年不详,汤第二子,汤病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处不明。外丙,本无继承王位的资格,因汤长子太丁病殁,其子年幼,才由外丙继承商王之位。在位仅3年便得病而亡。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