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戈和姜戈区别?

lanxueren 名人背景 6 0

飞戈和姜戈区别?

飞戈和姜戈都是洛阳铲的代表性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是,这两个人物在性格、风格和形象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首先,飞戈是一个英俊、俊美、文雅、有教养、讲礼仪的形象。他善于诗词、音乐和绘画,是一个全才型人物。相比之下,姜戈的形象更加粗犷、豪放、汉子气。他善于战斗、处理政治事务,但是在文艺方面并不擅长。

其次,飞戈和姜戈的性格也存在区别。飞戈温润文雅、心思缜密、富有智慧;而姜戈则豪放直爽,言行大胆,为人正直,有大智大勇的一面。

最后,两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飞戈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名士,曾任司业、官至凉州刺史,期间开创了洛阳文化的黄金时期;而姜戈则是后周时期的将领,曾为太原节度使、定州刺史,多次参加战争,并参与了后晋的平定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抗战。

总之,飞戈和姜戈虽然都是洛阳铲的代表人物,但是在形象、性格和历史作用上存在较大的不同。

刘贯道的绘画风格?

刘贯道(约1258-1336)元代画家。字仲贤,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人,家贫性聪慧,自学成才,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写御容称旨,补御衣局使。刘贯道工释道人物、历史画、风俗画、山水、花鸟,系全能画家。

人物宗晋、唐,形态生动逼真,展卷恍然置身于人物对话之中,手势、眉睫、鼻孔皆有动态,可谓神笔。山水宗郭熙;花鸟走兽集诸家之长。

书画家刘智的履历,你们知道吗?谁能告诉我?

刘智:字顺舟,汉族,现年82岁,祖籍河北定州人,现为北京中南茗海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河北省书法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自幼饱读诗书,苦练书画,得到白雪石,黄琦,赵士恒老师的指导,擅长山水、花鸟,兼长诗文,书法其代表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陋室铭》,《满江红》等藏于日本冈山艺术馆,《硕果累累》,《牡丹图》,《梅兰竹菊》等藏于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刘智1945年入党,1951年参加工作后,即开始拜师学习书画,不断研究,临摹古代书画名家的作品,结合自身作品特点,拜访书画名家求教,集众人之长,对作品精益求精,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滨州十大名人是谁?

1、高崇文

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 ),字崇文,幽州(今北京一带)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代名将。

2、展子虔

展子虔(550—604年),渤海(今山东阳信)人。他是现在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3、谷中虚

谷中虚,字子声,别号岱宗,海丰县城南门里(今无棣县城里村)人。谷中虚一生宦游南北,在河北、山西、浙江等地都做过官,他秉公执法、直言敢谏、捍卫疆土,朝野上下皆有好评,最终官至兵部左侍郎,代理尚书。

4、伏生

伏生(生卒年不详),名胜,济南(今山东邹平)人。今文《尚书》的创始者、西汉经学大师。

伏胜相传为孔子弟子宓子贱的后人(古代宓与伏通)。相传伏胜从十岁起就攻读《尚书》,“以绳绕腰领,一读一结,十寻(八尺为寻)之绳,皆成结矣”。(段成式《酉阳杂俎》)。

5、董永

董永,汉代千乘(今博兴陈户镇)人,为著名孝子。董永自幼丧母,与其父相依为命。后其父年迈病重,行动不便,董永恪尽孝道。每去田间劳作,总是以车载父,一边侍奉父亲,一边耕作。父亲病故,黄永自卖其身,贷钱1万,葬埋父亲,因此孝名远扬。其孝行历代广为传诵,奉董永为孝子楷模,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在山东省嘉祥县出土的武饲墓汉画像石上,就生动地刻载了董永“鹿车载父”、“肆力田亩”、“象耕鸟耘”的故事。该画像石上所刻“董永千乘人也”六字,是为“董永实有其人,故里山东博兴”的铁证。

6、卫融

卫融,字明远,五代时博兴县人。后晋天福初年考中进土,任南乐主簿,继任齐州。 值州从事,又调任忠武军掌书记。天福十二年(947年)刘知远建立后汉,卫融被任为太原观察度支使。后汉乾伤四年(951年)刘崇建立北汉,授卫融为翰林学土。乾伤七年(954年)刘崇死,其子刘钧即位。

7、唐赛儿

唐赛儿,知名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济南府蒲台县(今山东滨县)人。明初著名农民起义女领袖。她借白莲教发动群众,聚众数千人揭竿而起,并发展到2万多人,打击了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全国为之震动。

8、李之仪

李之仪(?—1117年),字端淑。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县)人。北宋词人。

李之仪,宋神宗时进士,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年,于定州参加苏轼幕府。二人诗词唱和,相互切磋,深受苏轼推许,曾在诗中把他比作唐代的孟浩然(见《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谈至夜半,书其后》)。由于二人关系亲密,在苏轼遭贬后,元符中御史石豫参其曾与苏轼幕府,因而罢官,以致“一生坎坷,晚节益牢落”。(苏轼《与李之仪》)徽宗崇宁初年,提举河东常平,后得罪权贵蔡京,生为范纯仁遗表作行状,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徙唐州,终官朝请大夫。晚年卜居当涂,自号姑溪老农。

9、孙皇后

女,今邹平县人,生年不详。明成祖时以幼年贤女选入宫中,由皇后抚育。1426年(明宣德元年),宣宗即帝位,封胡氏为皇后,以孙氏为贵妃。按照旧例,赐皇后金宝金册,仅赐贵妃金册。但宣宗宠爱孙氏,数次请求皇太后破除旧例,也赐孙氏金宝金册。我国历史上,贵妃有金宝与皇后同等待遇自孙氏开始。胡氏与孙氏均未生育,孙氏为加强自己的地位,阴取宫人子为己子,被立为太子,即后之英宗,皇后胡氏因而被废。1428年(明宣德三年),孙氏被立为皇后。1436年(明正统元年)英宗即帝位,尊孙氏为皇太后。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瓦剌贵族也先率兵攻打明朝,宦官王振挟皇帝亲征,兵败英宗被俘,京师震动。

10、东方朔

东方朔(约公元前161—前87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神头)人。西汉著名文学家。与司马相如同时,以辞赋著称。

苏轼的生平事迹?

苏轼生平事迹如下: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来母亲病故,因守孝丁忧故里,熙宁二年官复原职。复官之后,因为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而上书反对,从而受到排挤,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杭州任职期满,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到了1079年,苏轼因李定等人故意扭曲其词中之意,而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若不是宋太祖赵匡胤曾定过士大夫不杀的国策,苏轼想来难逃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此后心灰意冷,郁郁不发,只每日寄情于山水,寻求心灵上的解脱。在这个时间段里,苏轼作出《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  宋哲宗极为之后,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受到打压,司马光被重启为相,苏轼也复为朝奉郎知登州,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不久连升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物极必反,正当苏轼仕途一帆风顺之时,因为上书对王安石变法的抨击,而在此受到诬陷。此后苏轼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只能外调,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公元1093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再遭贬谪,先是被贬到惠州,不久又被贬到儋州。   宋徽宗继位之后,因大赦北还,复任朝奉郎。可惜的是还不待回到京城,便在途经常州时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 扩展资料:苏轼的文学成就:1、诗作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苏轼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史论和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这些文章同样善于翻新出奇,但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生动,而且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3、书法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4、绘画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